Public Service
1999年,法國哲學家 Bruno Latour 提出科學家應致力於模糊自然與社會區別,關注人與非人所形成的網絡,以外交家的態度探索跨越學科疆界的共同世界。
啟發於對科學知識與科學知識社會學的理解,我認為當代科學性社會議題的努力範疇,即在前沿知識發展與主觀價值判斷的交界。
啟發於對科學知識與科學知識社會學的理解,我認為當代科學性社會議題的努力範疇,即在前沿知識發展與主觀價值判斷的交界。
Representative Public Service
gov / 政府2022~ 台北市公民參與委員會開放資料組召集人
2021~ 台北市公民參與委員會府外委員 2020~ 經濟部能源局能源情勢會議委員 2018 - 2019 科技部科學傳播諮詢委員會民間委員 2017 - 2019 行政院能源轉型白皮書能源治理小組 2017~ 原子能委員會核安演習評核委員 2015~ 原子能委員會開放資料諮詢小組 2015 全國能源會議 2014 經貿國是會議 |
non-gov / 非政府2021~ 台灣科學媒體協會常務理事
2020~ 科學月刊編輯委員 2017 - 2019 中研院「研之有物」客座編輯 2016 - 2017 科技部「科技大觀園」特約編輯 2013 - 2014 工研院「解密國家寶藏」特約編輯 2013~ 泛科學專欄作者 |
Education / 教育組織
2020 - 2022 參與科技部計畫「AI的能與不能:當AI不再理性與完美」
2019 - 2022 參與科技部計畫「從智慧設計到人工智慧:專家與常民對機器學習與智能發展的觀點」
2019 - 2020 參與科技部計畫「外來入侵種防治的跨體制科技治理與公民科學教育觀點」
2019 - 2020 學學實驗教育機構授課「高一科學概論」
2019 - 2022 參與科技部計畫「從智慧設計到人工智慧:專家與常民對機器學習與智能發展的觀點」
2019 - 2020 參與科技部計畫「外來入侵種防治的跨體制科技治理與公民科學教育觀點」
2019 - 2020 學學實驗教育機構授課「高一科學概論」
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